在刚刚结束的中超夏季转会窗口中,一些球队完成了人员调整,尤其是对那些面临降级风险的队伍而言,这一轮引援是否成功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命运。在目前中超排名倒数第二的青岛海牛俱乐部,在转会窗口即将关闭之际,从山东泰山签下了边后卫张弛。这笔交易无疑让人感到困惑。
张弛在山东足球界可谓家喻户晓,他优秀的能力及职业素养无需赘言。然而,问题在于如今他已年满38岁,作为边后卫的他,究竟能否展现出昔日风采?答案似乎不言自明。本赛季,张弛在联赛中的出场次数仅为5次,大多以替补身份上场,显然他的体能无法支撑长时间的比赛,尤其是在边后卫这一要求极高体能的位置上,张弛竞争力不再。
确实,青岛海牛此前在右后卫位置上人手不足,但在这个保级危机四伏的时刻,引进一位38岁的老将究竟有何意义?即便选择一名年轻一些的球员,他在场上也能够更灵活地发挥,跑动更多。此外,青岛海牛现任主力左后卫宋龙年龄同样达到35岁,如果未来两者同时出场,球队的左右边后卫年龄相加超过73岁,这样的景象真是令人瞩目。
不可否认,青岛海牛本赛季的转会策略着实让人失望。原本计划引进的艾菲尔丁和木塔力甫悉数被其他球队抢走,最终引入的只有孙正澳和买乌郎,而新外援兰克尔泽接连两场比赛未能得分,使得人们对这次转会期倍感沮丧。如今,再度引进老将张弛,进一步增添了这个令人失望的转会窗口的注脚。
值得注意的是,青岛海牛在过去几年的转会操作中始终走在“另类”的道路上。当其他俱乐部日益注重年轻化发展时,青岛海牛却偏爱大肆招募老将,导致球队的平均年龄接近30岁,成为整个联赛中最为年长的队伍。这种“养老院”式的阵容搭配直接导致球队在场上的表现缺乏激情,即使拼搏心切,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。
经历17轮赛事后,青岛海牛仅获得8分,保级形势岌岌可危。这种运营模式的反作用,令球队笼罩在降级的阴影下,青岛海牛究竟还能在中超保持多少信心呢?